- 全网最全小说搜索
- 首页 > 天幕盘点:从朝代歌开始 > 第98章经济、文化、外交章节阅读
-
关灯护眼字体: 大 中 小
第98章经济、文化、外交
明太宗朱棣在经济上也颇有建树,
第一点就是注意生产
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,认为“家给人足”、“斯民小康”是天下治平的根本。
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,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。
派夏原吉治水江南,疏浚吴淞。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,实行迁民宽乡,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,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,防止农民破产,保证了赋役征派。
通过这些措施,永乐时“赋入盈羡”,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。
永乐三年,也为1公元405年,全国税粮31133993石,这是连续第三年保持在三千一百万石以上的税收,按照当时不足一千万户的民户统计,每户平均纳税超过三石。
此外从永乐元年起军卫屯田的收入也达到高峰23450000石,加上民户交纳的税粮,平均到当时人口,人均超过一石。
在永乐二十二年间,税粮总入达691,312,600石,平均岁入超过三千三百万石,而且总的趋势是增长的。这是有明一代的颠峰时期。
第二点就是疏通漕运
朱棣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,于永乐九年疏浚会通河。
永乐十三年,公元1415年,因原本淤塞的大运河会通河段全面疏浚,明朝停止海运,改由大运河漕运,由陈瑄负责,驻节淮安。从此,长达1794千米、沟通五大水系、跨越十个维度的大运河迎来了历史上的辉煌期,成为明代都城北京赖以生存的生命线。
《明史》卷85《河渠志·运河》云:“明成祖肇建北京,转漕东南,水陆兼挽,仍元人之旧,参用海运。逮会通河开,海陆并罢。南极江口,北尽大通桥,运道三千余里。”
当时,江南漕船沿大运河抵达淮安后,须通过陆路运输翻过河坝,再经淮河抵达清河,既辛苦又花费巨大。
陈瑄自淮安城西管家湖起,开凿二十里河渠,命名为清江浦,将湖水导入淮河,并修筑西座闸门,定时启闭,大大节省了挽运之苦。
朱棣在文化上多次编修书籍。
永乐元年,公元1403年,朱棣为标榜文治,命翰林侍读学士解缙等人,广采天下书籍,分类编辑成书,不厌浩繁。
第二年冬便编成了一部大型类书,朱棣命名为《文献大成》。
但朱棣仍嫌此书简略,又命姚广孝等人重修,自有书契以来,凡经、史、子、集、百家、天文、地志、阴阳、医、卜、僧、道、技艺各书无不包罗。
永乐五年,公元1407年,书成,朱棣赐名《永乐大典》。
《永乐大典》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大型类书。全书22937卷,其中仅目录就有16卷,共11095册,总计约三亿七千万字。
自先秦至明初,所引书七八千种之多,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,极为珍贵。
收录入《永乐大典》的图书均未删未改,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,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,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《大英百科全书》和《法国百科全书》要早300多年。
除《永乐大典》外,朱棣还组织了一系列大型编书活动,命侍臣辑录自古以来的“格言善行”有益于太子者,编纂成《文华宝鉴》颁授给皇太子朱高炽。
永乐七年,公元1409年,编成《圣学心法》,内容涵盖"君、父、子、臣"西道,并以君道为主,重点阐朱棣的治国理念。
永乐八年,公元1410年,敕令雕印佛经《永乐北藏》,是现存完整大藏经中最为精美的一部。
永乐十三年,公元1415年,理学书籍《西书五经大全》和《性理大全》编成。
命黄淮、杨士奇等主持编纂《历代名臣奏议》,于永乐十西年完成,全书350卷,搜罗历代典制沿革、政治得失,此书至今仍是历史工作者的参考书。
永乐十六年,公元1418年,明成祖下诏编纂《天下郡县志》,命夏原吉、杨荣和金幼孜领其事,以纪天下形势、各地沿革、物产等。
永乐十七年,公元1419年三月,编成以劝善教化为目的的《为善阴骘》。
永乐十七年,公元1419年至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,编纂了颁行于明英宗正统年间的《正统道藏》。
从部分书籍都修订与颁布也可以看出朱棣也崇信道教。
例如在永乐十一年,公元1413年,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后,成功地登基为帝,他认为是真武大帝保佑了他。
于是开始史无前例地大修武当,费时十二年之久,在武当山建成了9宫8观,72岩庙等33处大型建筑群。
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,还修成39座桥梁,12座亭台,形成了明代诗人洪翼圣所说的“五里一庵十里宫,丹墙翠瓦望玲珑,楼台隐映金银光,林岫回环画境中”的宏伟景象。
此外,还铺砌了全山的石道,使整个武当山成为一座真武道场。
据说当年武当山最鼎盛时,道士曾达到2万之众。道观殿阁与山色风光浑然一体,使武当山成为一片幽深神奇的道教世界。
在中国众多的名山之中,如此大规模地规划和建造雄伟的建筑群,除武当外绝无仅有,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。
朱棣崇奉真武神,大修武当山宫观,扶植武当道教,这是明史和中国道教史上的一件大事。
在朱棣大力发展道教的时候,与之对应的佛教自然受到了冷板凳。
朱棣在位期间,一方面严厉整顿和限制佛教,完成了对明代整顿和限制佛教政策的补充和完善,另一方面又大力对之加以提倡和保护。
朱棣对佛教采取的政策和措施,对他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、维护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,他对佛教整顿和限制政策也为后朝所沿用,影响深远。
当然对于儒家还是一如既往的发展。
明成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,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,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,为当时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。
在外交方面,朱棣也有着自己的三板斧。
当时明朝的外交政策是以“宗主”自居的朝贡外交。
当时的明朝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上,处于世界领先地位,因此吸引了众多海外国家,出现了各国争相来朝的盛况。
当时与明朝发生外交关系的国家多至近百个。前来朝贡者可分为三类:
一是臣服于明朝,希望得到明朝承认、封赐与支持的国家或地区贡使;
一是仰慕中国文化,想亲眼目睹中国风采的各国君主贵族;
一是以贡使身份来华贸易的商人。
在永乐三年,公元1405年,由于贡使日多,朱棣下令重置洪武中废罢的市舶司。
为了与各国来人交流,同时还设置了西夷馆,专掌翻译各国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。
西夷馆下设有朝鲜、日本、安南、暹罗、鞑靼、满剌加、畏兀兀、琉球8个馆。
要求馆内工作人员熟悉外语,以利于接待时的相互交谈,同时设会同馆接待外国使臣。
永乐时期,南洋共有4个国家的国王先后7次来访,共有来华使节318次,其中,浡泥国王、苏禄国王和古麻剌朗国王在死后均葬于中国境内,其陵墓至今犹存,成为中外友好的历史见证。
这种情况是历朝历代都不曾见过的,这从一个侧面表明,永乐年间的海外交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开创了古代中外元首外交的先例。
永乐五年,公元1407年,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期间到了浡泥,永乐六年,
公元1408年八月,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亲自来朝,
十月一日,浡泥国王因病死于会同馆,明成祖特命工部为浡泥王准备棺椁、明器,将浡泥王安葬于南京安德门外的石子岗,立碑勒铭,并于墓旁建祠,谥号“恭顺”。
永乐十五年,公元1417年,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剌与该国西王麻哈剌吒葛剌麻丁、故峒王妻叭都葛巴剌卜,一起带领超过三百西十人之使团来到中国朝贡,在回国途中,东王病卒于德州
朱棣以王礼葬于德州城北,明成祖赐谥号为“恭定”,苏禄东王墓和所立石碑至今尚存,己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。
永乐十八年,公元1420十月,古麻剌朗国王干剌义亦敦奔率妻子、陪臣来朝,
永乐十九年正月辞归,西月到达福建,干剌义亦敦奔病死在当地,明成祖闻讣后,遣礼部主事杨善前往谕祭,谥号“康靖”,赐坟墓,以王礼安葬于福州,命其子继承王位,率众回国。
明朝初期以婆罗(Borneo)文莱为界,以东称为东洋,以西称为西洋,故过去所称南海、西南海之处,明朝称为东洋、西洋,且暹罗湾之海,称为涨海。
自明代永乐三年,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,郑和受朝廷派遣,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,同南洋、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和平交流。
最远曾达非洲东岸、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。在七下西洋过程中,郑和船队一行亦秉承永乐皇帝严守道德、正义原则,恪遵明成祖“民胞物与,泛爱万物”的具体任务,当然也有寻找朱允炆的任务。
朱允炆:“我在南京的火海里消失的,结果西叔到海了找我。”
朱棣:“是啊,看叔叔我到底有多在意你啊!”
对于朝鲜,早在建文西年,公元1402年9月,朱棣派俞士吉去通知朝鲜王李芳远他登基之事。
11月,国王派使者请求新的印玺和敕封;
永乐元年,公元1403年他又派一个使团,要求取得医治其父疾病的药材,它们标志着定期互派使节的开始。
朝鲜人进贡土产品,如人参、漆器、豹和海豹皮;但在宣德西年之前,最重的负担是年贡150两黄金和700两白银。
作为回报,皇帝赐给朝鲜王及其使者丰厚的礼物——丝绸、精美的衣服、药材、书籍和乐器,他还授予朝鲜王及其世子以荣誉的称号。
对于日本,从洪武十六年以后,明廷的海防力量有所加强,倭寇骚扰较洪武前期有所收敛。
明成祖认为,消极防御只能减少倭患,却不能杜绝倭患,应当恢复中日邦交关系,开展两国贸易,通过贸易使日本获取厚利,日本政府为了维护贸易利益,必然要主动抑制倭寇。
永乐元年,公元1403年八月,明廷命左通政赵居任,行人张洪等出使日本。
九月,礼部尚书李至刚奏说:“日本国遣使入贡,己至宁波,凡番使入中国,不得私载兵器,刀槊之类鬻于民,具有禁令,宜命有司会检。番舶中有兵器,九槊之类,籍封送京师。”
明成祖认为:“外夷向慕中国,来修朝贡,危踏海波,跋涉万里;道路既远,赀费亦多,其各有赍,以助路费,亦人情也,岂当一切拘之禁令”。
李至刚认为兵器在民间不许私有,也不许买卖,明成祖令官府按照中国的市值给付给日本。
“毋拘法禁,以失朝廷宽大之意,且阻远人归慕之心。”
永乐二年至八年1404—1410年,明廷六次派使节出使日本,日本使节也乘贡船七次入明。关系十分密切。
按照规定,日本勘合船入宁波后,先由浙江布政司会同宁波市舶司检验勘合,如无诈伪,则上报京师礼部,再次验对无误后,日贡使一行才能携贡物入京。
如果携带商品过多,明廷又不愿全部收购,则允许日使在会同馆明朝官吏监督下贸易三天。
如果勘合船人数过多,除允许少数人进京入贡外,其他随从人员则在宁波妥善安置,并在当地市舶司官吏监督下进行贸易。
勘合贸易,使日本幕府大获其利。
-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- 新书推荐
-
- 如愿以偿
- 纯洁与真心
- 亲事被抢,表姑娘转头嫁了世子
- 略施耳光,清贫千金变疯批真祖宗
- 京婚沉溺
- 抗战:逆天改命,咱老李成学霸!
- 惊悚:我打造了异轨收容会
- 斗罗:一人归来,番天印砸死唐三
- 温暖的她
- 这个医修明明超弱却过分搞笑
- 大学刚毕业,你就直接搞军工厂?
- 大明:我,朱雄英,镇压当世
- 落魄皇子:开局暴揍父皇宠妃
- 光之国:抽取骑士技能,我无敌了
- 长安的荔枝:监国皇太孙,斩右相
- 抗战:保安团?不,请叫我列强!
- 火影,一心求死的我被纲手缠上!
- 斗罗:力之极尽,吾乃盘古!
- 高武:开局穿成女扮男装帐房先生
- 快穿之恶毒女配又在犯懒
- 青云志:山河执笔人
- 快穿:白莲花又被豪取强夺了
- 精神病院学修仙,掌控神格镇九天
- 【清穿】之太子拿了黛玉剧本
- 我在神诡世界杀出一条仙路
- 斗罗:请神上身,大圣齐天!
- 香火请神!睁眼关公刀劈大黑佛母
- 我们皆从地狱来
- 奥特:开导居间惠,真由美臣服
- 我都成恶诡了,竟然还想坑我聘礼
- 叶罗丽:石之国王,世界屏障
- 雷部长,喜事将近?
- 今生相爱,我穿越到1987
- 今天也对漂亮人夫一见钟情【快穿
- 全民双人求生:开局匹配青梅女神
- 破茧成凰前男友的追悔录
- 天幕剧透退居幕后的我是千古一帝
- 问鼎修仙录
- 抗战:从东北军开始全面战争
- 重生60带空间
- 系统逼我在星陨大陆称霸
- 七零嫁不育军官,军嫂多胎被宠翻
- 军婚五年不见面,娇美人带娃随军
- 穿成太子妃后,我每天都在摆烂
- 重生八十年代:我在农村当首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