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全网最全小说搜索
- 首页 > 天幕盘点:从朝代歌开始 > 第100章争议(2)章节阅读
-
关灯护眼字体: 大 中 小
第100章争议(2)
【网友】:“不得不说关于皇室都八卦确实多,北宋仁宗还被编排出狸猫换太子出来。”
赵祯:“狸猫换太子?”
“诛十族”这个来历据说是方孝孺面对奉天靖难之后成功入驻南京的朱棣,十分不满,面对朱棣威胁说要诛他九族时,方孝孺豪气一说“诛我十族又何妨!”
然后朱棣满足了方孝孺大愿望,十族一起打包送给阎王充业绩了。
南开大学南炳文、汤纲所著《明史》中沿用“诛十族”的说法。此外,原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的《永乐皇帝大传》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毛佩琦《永乐皇帝大传》也用此种说法。
关于朱棣对方孝孺“诛十族”的说法,有学者提出质疑。
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质疑。方孝孺殉难事迹目前所见的最早记载是《奉天靖难记》。
至《立斋闲录》成书的成化末至弘治中后期,“诛十族”的说法还没有出现。
方孝孺殉难事迹的信息自明中叶以后有增加的趋势,尤以郑晓所记《文学博士方孝孺》为综合诸多说法的代表。
而“诛十族”一说自弘治、正德年间以文本形式出现后,开始被人们引用或重视,但也仅是作为一种说法,并未成为方孝孺殉难事迹不可缺失的一部分。
至明末,方孝孺殉难事迹与“诛十族”联系得非常紧密,很少有文献在涉及他的殉难事迹时不谈及“诛十族”的。
入清之后,清代官方史书未采行“诛十族”的说法和叙事,但大致保留了方孝孺殉难事迹中的其他信息。
此时在民间和私修史书中“诛十族”情节仍然与方孝孺殉难事迹紧密结合且广泛流传。
福临:“这可不是我们大清编排的啊,分明是你们内部自己搞出来的。”
通过梳理明代几种主要文献中的方孝孺殉难事迹,可以发现,随着时间的推移,方孝孺殉难事迹的记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加入,其中就包括“诛十族”说。
综合考量历史和法律、制度文献,方孝孺殉难事迹的叙事演化过程是由很多因素综合导致的。
其一,方孝孺在信奉儒家学说的士大夫心中确实很冤,他践行儒家的忠义,最后死于气节,符合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,所以明朝历代均有对其表示同情的士大夫,并随着士大夫政治的兴起逐渐被平反,而平反的过程又促进方孝孺殉难叙事的丰富。
其二,方孝孺的持节守义彰显了士大夫的忠义精神,成为后世士大夫的楷模,也成为伸张士大夫政治的精神象征,在启、祯两朝更是成为东林人士的精神榜样。
其三,明末关于方孝孺的殉难叙事中均有“诛十族”的内容,入清以后更是广泛流传。
正是上述原因的作用,才形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包含“诛十族”在内的方孝孺殉难事迹。故而有学者认为,“诛十族”只是一种传说,并非史实。
这是明面上的争议,但在关注度不怎么高的地方,争议也是不少,比如政治举措方面。
虽然朱棣在位时期,明朝国力达到顶峰,取得了巨大成就,但不可忽略的是,这期间同样存在着社会问题,五征蒙古、出兵安南、以及迁都北京等浩大壮举同时也耗费了很大民力。
尽管朱棣竭力爱抚百姓、体恤农民,减免赋税并赈济灾害,但其仍是好大喜功之人,由于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落后性和固有的阶级矛盾,其耗费民力的重大举动为百姓带来了沉重负担 ,导致民乱、农民起义时有发生。
永乐十八年,山东地区的自然灾害加剧了民不聊生的局面,爆发了唐赛儿起义。
明成祖发动了征讨安南的战争后,朝鲜国王李芳远在与臣下议论时提出:“我皇帝本好大喜功,如我国少失事大之礼,必兴师问罪。我则以为,一以至诚事之,一以固城垒,蓄粮饷,最是今日之急务。”
礼曹判书许稠所言:“今皇帝凡所施为,多非有道之事。”
可以说,在“永乐盛世”的风光背后,依靠的是辅臣夏原吉等人的苦心经营,消耗的是百姓的辛劳汗水,后人对于这一时期的富庶曾说“永乐初年,承废弛之后,府库空虚,一时赐赉功臣,大封亲藩,而又招集诸儒编辑大典,未几而有安南之役,有营建京兆宫殿之役,费以万万计,而户臣夏原吉殚力经营,未尝告之”。
面对五征蒙古,朱棣的“五出三犁”有得亦有失,晁中辰认为此举“有力地抵御了蒙古诸部的侵扰,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北部边境的安宁,北边鞑靼和瓦剌的均势基本得到恢复,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无力对中原大举进犯。
同时,明成祖对降附人员采取开明的优抚政策,致使蒙古诸部不断有人内附,从而加快了蒙汉人民间的融合和交流,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无疑是个重要的贡献。”
毛佩琦则对朱棣五出漠北基本持否定态度,“以朱棣的胸怀,是要做全天下之主的,他的征交阯、下西洋、出西域等等,均取得了相当的成功。
唯独北征蒙古,为之留下了终生遗憾,垒土九仞,功亏一篑,每读史至此,常为惜之。”叹惜朱棣建立了不朽的功勋,但惟独对北征蒙古留下遗憾,并在著作中细致分析了北征蒙古的不可取性。
滕新才认为,这是朱棣好大喜功性格的产物,劳而无功,导致明朝国库空,有很大的负面影响。
用人方面也有些争议,明成祖在长达二十二年的帝王生涯中,被评价为“知人善任,表里洞达”,身边围绕了一批贤臣良佐,在驾驭群臣过程中,各方面都考虑周全,区别对待旧臣,量才任用藩邸旧部,削除威胁中央政权的藩王,实施内阁制,加强吏治建设,驭臣有方。
但也有一些用人方面的过失。
对于真心归降的建文旧臣,明成祖能够做到不计前嫌、择才用之,而对于那些不肯归降的人则大开杀戒。
他任用酷吏打杀异己,如解缙、周新等忠臣便死于酷吏之手。
其乾纲独断的为政风格,也使得不少敢于首言的朝臣因言获罪,主事萧仪因反对其迁都北京便被下狱而死,“侍读李时勉、侍讲罗汝敬俱下狱,御史郑维桓、何忠、罗通、徐瑢,给事中柯暹俱左官交址”,兵部尚书方宾因反对其北征劳民,迫于压力而自杀身亡 ,对于忠于他的文臣如蹇义、杨士奇、黄淮、夏原吉等,也都曾经因忤逆其意,或遭人弹劾而被下狱。
当然最要紧的还是重用宦官。
尽管明成祖并行厂卫,广泛地使用特务刺事,出现了宦官作威作福、凌驾于大臣之上的现象,但由于明成祖威柄自操,刚果有为,特务们并未作恶太甚。
例如永乐西年五月,一个宦官“以私财寓外人”,明成祖随即予以严惩,并敕各衙门卫士,宦官“出入之际,遵旧制严搜”。
一个宦官私役工匠,明成祖遂命锦衣卫将这个宦官逮治。
但随着明成祖之后的明代统治者权威减弱,或懒怠国事,便对宦官集团日渐倚重。
明太祖曾规定,宦官不得读书识字,自明宣宗时起,设内书堂隶属司礼监,“宣宗设内书堂,选小内侍,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,遂为定制。
用是多通文墨,晓古今,逞其智巧,逢君作奸。”为司礼监权力的提高提供了文化保障。
这种现象在明英宗朱祁镇在位的正统时期凸显出来,据正统以来的历史发展来看,先后出现了王振、汪首、刘瑾、魏忠贤在朝中弄权的局面。
朱祁镇:“我那是被忽悠了。”
朱厚照:“我那是想夺权的,毕竟被老爹送出去不少!”
朱由检:“他己经被我杀了。”
永乐时期,派宦官出任监军、镇守虽还属个别现象,但自从正统时期,己不再局限于监军、镇守,而是深入到地方生活的各个角落。
如史载:“正统以后,则边方镇守、京营掌兵、经理仓场、提督营造、珠池、银矿、市舶、织造,无处无之。”
明代曾几度出现宦官权倾朝野、持政弄权的政治局面。
可以说,自朱棣任用宦官参政开始,加之后世君主对宦官的培养与放任政策,明代宦官势力的膨胀,乃至干政乱政,己成为必然趋势。
-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- 新书推荐
-
- 美食:从搞大女神校花肚子开始
- 穿到ABO世界不做恋爱脑
- 祈月劫
- 草根逆袭,五位佳人的深情守候
- 大圣独宠:三界不及你回眸
- 被需求暴击后我反手成神
- 打通逆天修炼路我成至尊
- 开局遭强吻,我为灵笼最强觉行者
- 康慈之一念执着
- 高武:开局给姐妹花针灸开脉
- 遗物回响
- 定制宠妃
- 永冬挽歌
- 四合院:重生刘家老二扶父上位
- 四面楚歌八面玲珑
- 语言不通?绝色兽夫强制宠
- 末世:我的强化女神军团
- 刀刀直播间
- 港城之开局做空自家公司
- 狂医在花都
- 都市:系统让我无敌于天下
- 和咸鱼天后的恋爱日常
- 穿成恶毒后妈后全员等我洗白
- 吞界诀
- 城色撩人
- 我自踏雪至仙境
- 恶毒后娘有空间,带着崽崽爽翻天
- 夜爱曦
- 友情变质!多年网友竟是我学妹!
- 投胎成亡国公主被读心!那咋了?
- 异界之凌霄崛起
- 狗头Q技能弱?那叠加万亿伤害呢
- 万古神主,若黎凌仙
- 正道修仙,我却绑定恶名值系统
- 开局沉塘?我靠心声让奸相宠翻天
- 斩神:我只是一个社恐
- 异星界途
- 杀敌就变强:开局被天道警告
- 她友情变质,关爱学习的我什么事
- 有兽焉:天国之旅
- 历史直播:我在现代薅老祖宗流量
- 东方墨染璋
- 黑神话大师姐:你欺负我家悟空?
- 抗战:调任团长,手下李云龙!
- 老婆失踪五年后,薄情总裁他疯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