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全网最全小说搜索
- 首页 > 宫斗之月 > 第71章 王侧妃的故事章节阅读
-
关灯护眼字体: 大 中 小
第71章 王侧妃的故事
(一)
几日后。
那天是腊月初八,阳光明媚,看起来是个好日子。宫中一片喜气洋洋,王姝身着华丽的凤冠霞帔,面若桃花,身姿婀娜,在众人的簇拥下,缓缓走向东宫。
随着一声清脆的锣响,王姝正式被册封为东宫太子侧妃。她的名字如同一道闪电划破长空,迅速传遍了宫廷内外。人们纷纷议论着这位新册封的侧妃,对她的美貌和才情赞不绝口。
王姝入住东宫蓬莱殿的第一夜。
那日的喧嚣,此刻想来竟模糊得像隔世的梦魇。只记得东宫正殿从未有过的喧闹,礼乐喧天,贺喜声浪一潮高过一潮。人人脸上都堆着谄媚的笑,涌向那对璧人——穿着大红吉服的太子刘宇,和他臂弯里那个娇怯怯的新侧妃,王姝。
我立在命妇群中,穿着侧妃规制的宫装,却觉得自己像个误闯入他人盛宴的游魂。隔着攒动的人头,我看到刘宇。他素来端方持重,此刻眉眼却飞扬得近乎陌生,目光焦着在怀中那张娇艳如初绽芍药的脸上,片刻不曾稍离。那是我从未见过的炽热与痴迷,足以灼伤任何一个旁观者的眼睛。
王姝在他怀里微微侧过脸,眼波流转,像是无意般扫过我的方向,嘴角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。那笑意,干净又无辜,却像细小的冰针,无声地刺破我强撑的镇定。
(二)
更深露重,那更鼓声遥遥递过来,一下,又一下,闷钝地敲在心上,像极了某种无望的倒计时。每一声都慢悠悠地钻进窗棂缝隙,爬过冰冷的地砖,最终沉沉压在我肩头。窗外,东宫太子寝殿——长乐殿的方向,隐约飘来丝竹管弦的靡靡之音,夹杂着女子娇柔的笑语,被风撕扯得断断续续,却又执拗地不肯散去。
那是我曾经熟悉的地方,如今却成了另一个女人的领地。
烛火在我眼前的铜镜里幽幽跳动,映出一张素净的脸。我抬手,指尖无意识地掠过空荡荡的发髻。那里,曾经常年簪着一支金凤凰步摇,是太子刘宇当年赠予我的。他说,月儿,这金凤栩栩如生翱翔于九天之上,最配你。那时他眼底的专注,几乎让我错以为,这偌大东宫,唯有我一人能入他心。
镜中的影像微微晃动,仿佛蒙上了一层水汽。我猛地闭了闭眼,将那股不合时宜的酸涩狠狠压回心底。指尖在妆匣冰冷的檀木边缘划过,最终停住。
“娘娘,打听到了——”小桃掀开门帘快步走了进来,“王侧妃的……事迹。”
“说来听听。”我饶有兴味道。
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!
小桃便讲述起她打听到的关于王侧妃王姝的故事来——
据说,王姝三岁时,她的祖父王桦不幸离世。面对祖父的离去,她并未像其他孩子那样懵懂无知,而是以一种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,深切地感受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。她的泪水如决堤之洪,源源不断地流淌,那伤心欲绝的模样,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。
如此年幼便有如此深刻的情感体验,这无疑使得王姝在家内和周围人眼中显得与众不同。她的早慧不仅体现在对祖父的思念上,更体现在她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。无论是对事物的观察还是对人的理解,王姝都展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敏锐和聪慧。
王姝自小性情便与众不同,对寻常孩童热衷的嬉闹玩耍之事,素来兴致缺缺。她似乎天生带着一股超越年龄的沉静,更喜独处或做些安静的事情。
在她八岁那年秋天的一个黄昏,家宅院墙外忽然人声鼎沸,马蹄声碎。原来是一班远道而来的杂技艺人路过此地,为首者身着彩衣,骑着高头大马,在门前空地上卖力地吆喝,准备献演些走索、蹬缸、马背腾挪的绝活。喧腾的锣鼓声和人群的喝彩声远远传来,引得家中仆妇纷纷探头,连王姝的家人和几位姐姐也按捺不住好奇,兴冲冲地相携登上临街的阁楼,想寻个绝佳位置一睹这难得的热闹。
阁楼的窗户次第推开,姐姐们倚着朱漆栏杆,兴奋地指点着下方马背上翻腾跳跃的身影,不时发出阵阵惊呼与欢笑。然而,在这热闹的光景里,却独独少了王姝的身影。她安静地留在自己的小房间里,仿佛院墙外的喧嚣与她全然无关。
几位姐姐看了一会儿,才发觉小妹竟未跟来。她们心中纳罕,便差人去唤,王姝却只是摇头。姐姐们更觉奇怪,索性下了阁楼,寻到王姝,七嘴八舌地围着她追问起来:
“姝儿,外面那般热闹好看,骑马的把式耍得惊险极了,你为何不来瞧瞧?”
“是啊,多难得的热闹,错过岂不可惜?”
“快随我们上去看看嘛!”
面对姐姐们疑惑的目光和略带责备的催促,小小的王姝抬起头,神色平静,眼眸里却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认真和笃定。她轻轻挣脱姐姐们的手,声音不大,却字字清晰地说道:
“此等喧腾戏耍,岂女子所观耶?”
此言一出,几位姐姐一时语塞,面面相觑。她们眼中的新奇热闹,在年幼的王姝心中,却成了不合闺阁女子身份、有失体统的喧嚣。这份自持与早慧的见解,在孩童嬉闹的年纪里显得格外突兀,却也清晰地勾勒出她与众不同的心性与未来的轨迹。
(三)
王姝九岁时酷爱读书。
夏日的午后,蝉鸣聒噪,九岁的王姝却仿佛置身于另一个静谧的世界。她小小的身影几乎埋没在父亲书房高大的书架前,或是蜷缩在窗下的矮几旁,手中总捧着一卷书简。她那双远超越年龄的明澈眼眸,专注地扫过字里行间,仿佛要将其中蕴含的智慧与故事尽数吸入心底。她不仅酷爱读书,更有令人惊异的博闻强识之能,但凡是她看过的篇章,总能立刻领悟其中精义,过目不忘,如同清泉浸润心田。
一日,她又悄悄溜进书房,见哥哥的笔砚闲置于案头,一时兴起,便学着大人的模样,端坐执笔,蘸墨临帖。虽笔触稚嫩,却写得一丝不苟,小脸上满是专注与认真。恰在此时,她哥哥踱步进来,瞧见这一幕,不由得停下脚步。他手里正把玩着两颗圆润的核桃,脸上先是掠过一丝惊讶,随即化作了忍俊不禁的笑意。
哥哥走近,倚着书案,带着几分戏谑和兄长惯有的调侃口吻说道:“姝儿啊姝儿,你一个女孩儿家,怎地整日与这些书本笔墨为伍?咱们女子,最要紧的是学好针黹女红,将来打理中馈,相夫教子,这才是本分。像你这般痴迷读书,难不成……”他故意拖长了调子,嘴角弯起揶揄的弧度,“难不成日后还想做个满腹经纶的‘女博士’不成?” 那“女博士”三字,在他口中带着明显的调笑意味,仿佛那是个多么不切实际甚至有些可笑的念头。
王姝闻言,并未如寻常孩童般羞赧或恼怒。她慢慢放下了手中的笔,抬起小脸,一双眸子亮得惊人,里面没有丝毫玩笑,只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沉静和坚定。她端端正正地坐好,神情肃然,一字一句,清晰而郑重地回答道:“哥哥此言差矣。古往今来,那些被称颂的贤德女子,譬如班昭续史、孟母择邻,她们哪一个不是饱读诗书,通晓古今兴衰之理?正是从这些前代圣贤的功业与教训中,她们才得以明事理、知进退、懂取舍。若不读书,不知前人成败得失,我们又如何能从中获得警示,借鉴得失,以正己身呢?” 她的话语虽带着童声,却掷地有声,蕴含着不容置疑的道理。
书房内一时静了下来,唯有窗外断续的蝉鸣。哥哥脸上的笑意渐渐凝固,手中的核桃也忘了转动,他望着眼前这个一本正经、眼神灼灼的小妹妹,竟一时语塞,陷入了沉思。
(西)
王姝十三岁那年,天灾肆虐,赤地千里,饥馑如影随形地笼罩了乡野。往年的谷仓如今空空荡荡,田埂间不见青苗,唯有枯黄的野草在风中萧瑟。百姓们面黄肌瘦,为了换取活命的几口粮食,不得不含泪变卖家传的细软、压箱底的布匹、甚至赖以耕作的农具。一时间,市井萧条,唯闻啼饥号寒之声。
王家世代殷实,府中深院高墙之内,粟米堆积如山,粮仓几近满溢。眼见灾荒日益深重,金银宝物价格暴跌,王家不仅没有开仓放粮,反而趁机西处收购那些被灾民贱卖的珍贵之物,库房里的奇珍异宝日渐充盈。
彼时,王家的女儿王姝,豆蔻梢头的年纪。她并非养在深闺不谙世事,府外乡邻的哀泣声、骨瘦嶙峋的身影,早己深深刺入她的眼帘心间。一日,她看到家中仆役又抬进几箱新购的珠宝,那珠光宝气在昏暗的厅堂里闪烁,却只让她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。她再也按捺不住,快步走到母亲面前,清澈的眼眸里盛满了忧虑与恳切。
“母亲,”她的声音虽稚嫩,却带着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洞见,“在这兵荒马乱、饿殍遍野的时节,我们王家一味聚敛这些金银宝物,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啊。古语有云:‘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。’一个普通人本无过错,但身藏珍宝就容易引来灾祸。如今我们囤积了这么多粮食和财宝,却置西方乡邻于水火之中,这岂不是将自己置于危墙之下?恐怕最终会因财招灾,引来不测啊!”
她顿了顿,望向窗外那片愁云惨淡的天空,语气更加坚定:“反观当下,多少乡亲父老正在生死线上挣扎?与其守着这些冰冷的珠玉,不如打开我们家的粮仓,将谷物分发给饥饿的乡邻!这才是真正的‘惠及众人’的大德之行。既能救人于倒悬,又能为王家积下厚德福泽,岂非两全其美?”
王姝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,如清泉般涤荡了厅堂。她引经据典,情真意切,又深谙利害,清晰地指出了囤积居奇的风险与广施恩惠的长远之利。家人——她的父母、叔伯长辈们——初时愕然,随即陷入了沉思。少女的见识与胸襟,让他们既惊讶又惭愧。那“怀璧其罪”的道理,点醒了他们被利益一时蒙蔽的心智;那“惠及众人”的仁德,更触动了他们心底的良善。
片刻沉默后,众人纷纷点头,面露赞许之色。“姝儿所言极是!”“小小年纪,竟有如此见识与仁心,实乃王家之幸!”“确该如此,救人要紧!”全家上下达成了一致。
于是,王家紧闭的粮仓大门訇然洞开。金黄的谷物不再深藏,而是被一斗斗、一升升地量出。王家上下动员,在门前支起了粥棚,将粮食无偿地、慷慨地分发给那些眼窝深陷、步履蹒跚的邻里乡亲。分发持续了数日,粮仓渐空,而乡间弥漫的绝望气息,终于被这雪中送炭的恩情驱散了几分。王姝站在门边,看着领到粮食的乡民眼中重现的光亮,那份发自内心的满足,远胜于库房中任何一件冰冷的宝物。王家此举,不仅救活人无数,更在那艰难的岁月里,深深烙印下了仁德之名。
(五)
十五岁的王姝,生命里骤然蒙上了沉重的阴影——她挚爱的二哥王俨,竟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溘然长逝。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如同秋日里最凛冽的寒风,瞬间吹散了少女无忧的天真。王姝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,泪水几乎流干。然而,比自己的哀伤更让她揪心的,是二哥留下的孤儿寡母:年纪轻轻便守了寡的二嫂,以及失去了父亲庇护的幼侄。
深切的哀思与未泯的责任感,让王姝迅速从悲伤中挺立起来。她将对二哥的怀念与敬爱,全部倾注到了二嫂和侄儿身上。对待新寡的二嫂,王姝的态度是前所未有的敬爱谦和。她深知二嫂内心的凄楚与不易,不再以姑嫂之礼简单相待,而是处处留心体恤。她主动包揽了许多本不该由她承担的繁杂家事,细致入微地为二嫂分忧解难,无论是料理琐碎的日常用度,还是应对人情往来,她都默默地在旁协助,唯恐二嫂有半分操劳辛苦。
对于二哥留下的血脉,那个懵懂无知的幼侄,王姝更是倾注了满腔的慈爱与怜惜。她视侄儿如己出,亲自照料他的饮食起居,耐心地陪他玩耍识字。每当看到侄儿天真的笑脸,王姝心中便涌起对二哥的无尽思念,也更坚定了守护这弱小生命的决心。她的疼爱是那样自然、深切,仿佛要将二哥未能给予的父爱,也一并补偿。
然而,家中的氛围并非总是和煦。王姝的母亲治家严谨,性情刚肃,对守寡的儿媳妇依旧秉持着严苛的规矩和要求,动辄责难,言语间常带着不容辩驳的威严。目睹二嫂在丧夫之痛外,还要承受母亲施加的压力,王姝心如刀绞。她几次鼓起勇气,在母亲面前委婉进言:“母亲大人,二哥不幸早逝,己是家门至痛。二嫂正值青春便守寡,独自抚养幼子,其艰辛可想而知。她虽是您的儿媳,但此刻孤苦无依,我们更该体恤她的难处。恳请母亲待她如亲生女儿一般多加怜惜,这不仅是家门之幸,亦是告慰二哥在天之灵啊!”王姝的话语恳切而真诚,带着少女少有的成熟与担当。
母亲起初严厉训斥女儿多言,但王姝并未退缩,每每寻得合适时机,便以温婉而坚定的态度重申此意。终于,在一次王姝情真意切的恳求后,母亲凝视着女儿清澈而充满悲悯的眼睛,又想到早逝的儿子和孤苦的孙子,长久以来坚硬的心肠被深深触动。她回想起王俨生前的音容笑貌,再看看眼前为嫂子侄儿奔忙、满眼赤诚的小女儿,不由得悲从中来,泪水潸然而下。那泪水,是对早逝儿子的痛惜,是对儿媳不易的触动,更是对女儿这份至纯至善亲情的感佩。
自那以后,母亲的态度悄然转变。她不仅不再苛责二媳妇,反而特意叮嘱王姝:“你既如此顾念你二嫂与侄儿,便多去陪伴宽慰她们吧。”于是,王姝便时常出入二嫂的居所,不仅日常走动频繁,更是常常留宿陪伴。姐妹二人同起同卧,形影不离。王姝的陪伴如温暖的泉水,渐渐融化了二嫂心头的坚冰。她们一起操持家务,共同抚育幼子,分享心事,互相扶持。曾经的姑嫂之礼,在患难与共的深情中,悄然化作了胜似同胞的骨肉亲情,家中也因此重新找回了久违的温暖与和谐。
王姝不仅美艳绝伦,倾国倾城,还是一个温婉贤淑,智慧超群,德才兼备的女人。
-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- 新书推荐
-
- 重生80后,致富先从上山打猎开始!
- 重生60:睁眼躺在寡妇炕上
- 到了快穿世界怎么都还宠着作精
- 末世我以长刀斩神明
- 武侠之快穿侠客梦
- 天玄幻世录
- 变成蝴蝶也要活下去
- 前任逃婚,我反手嫁给他死对头
- 满朝文武吃大瓜,公主崽崽被宠疯
- 末世惨遭抛弃后,我捡了个小作精
- 三个亲哥弃我如草,首长哄我当宝
- 乱世书生,从打猎致富开始
- 分身打工,本体放松
- 十公主,请安分守己
- 捡到的龙娘竟敢龇牙吃我三拳
- 开局十万玄甲军,朕封狼居胥!
- 我有一个霸总老婆
- 新农人生的负债逆袭传奇
- 末世之复兴路
- 镜头下的心动
- 重生娇宠:墨少的心尖复仇妻
- 剑出惊天
- 五等分的修仙者
- 彩票佬穿到90年代
- 斩神之遇君惊鸿
- 在男多女少的世界小心生活
- 打工岁月:隐藏在城市角落的秘密
- 我红超人立于世界之上
- 妖魔苏醒,我突然觉醒山海经
- 鸣潮:我老马,开局拐芙露德莉斯
- 穿越后剧情怎么变顺了?
- 征途向晚
- 重生之白蛇劫起
- 我为玄源之主
- 末日潮汐:共生回响
- 港片:开局穿越洪兴大头
- 我的技能点,全点在了打脸上
- 阡尘录
- 霸业征途之祖龙扫六合
- 九江水烬
- 穿越诸天,但都是狗血剧情世界
- 青霄泪:繁朝皇子手札
- 末世开局获得救世系统
- 相亲遇到真爱了
- 赶海钓鱼:中奖后,回家当渔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