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全网最全小说搜索
- 首页 > 静虚谷秘史:黄帝内经新传 > 第 76 章:人体奥秘形度、骨度、脉度、筋度、测量法则及四季治法章节阅读
-
关灯护眼字体: 大 中 小
第 76 章:人体奥秘形度、骨度、脉度、筋度、测量法则及四季治法
静虚谷里岐伯耐心的教导紫萱。
在中医的浩瀚知识体系中,形度、骨度、脉度、筋度以及测量法则和西季治法,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,散发着独特而神秘的光芒。它们蕴含着古人对人体精妙的认知,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,历经千年岁月的沉淀,依然熠熠生辉,为后世医家照亮了探索生命奥秘与疾病治疗的道路。
一、形度、骨度、脉度、筋度测量法则
形度:人体外在的首观洞察
形度,是对人体外在形态的测量与观察。它涵盖了多个方面,首先是身高。在古代,虽然没有现代精准的测量工具,但通过简单的方法也能大致确定身高数值。身高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值,它与人体的气血分布、脏腑功能有着微妙的联系。身材高大者,往往气血相对充足,脏腑功能也较为强盛;而身材矮小者,气血可能相对较弱,脏腑功能也可能稍逊一筹。
其次是体型胖瘦。胖人多痰湿,这是因为过食肥甘厚味,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,水湿代谢障碍,痰湿内生,聚于体内,使人体呈现肥胖之态。而瘦人多阴虚,可能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,或后天饮食不节、情志失调等,导致阴液亏虚,身体失于濡养,故而身形消瘦。通过观察体型胖瘦,医生能初步判断患者的体质类型,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线索。
此外,肢体比例也在形度的范畴之内。正常的肢体比例协调,反映出人体气血运行通畅,骨骼肌肉发育正常。若肢体比例失调,可能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,或后天疾病影响,如小儿佝偻病会导致骨骼畸形,影响肢体的正常比例。通过对肢体比例的观察,医生可以发现潜在的疾病隐患,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
骨度:精准定位的骨骼标尺
骨度,是以人体骨骼为标志来测量确定人体各部位的长短、大小,从而确定穴位的定位和针灸、推拿等操作的分寸。在中医经络学中,骨度分寸法是极为重要的定位方法。例如,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寸,这一固定的骨度分寸,为确定上肢部穴位的纵向距离提供了标准。在针灸治疗时,医生根据这一标准,能够准确找到相应的穴位,如位于腕横纹上2寸的内关穴,就是通过骨度分寸法精准定位的。
再如,膝中至外踝尖为16寸,这对于确定下肢部穴位的位置至关重要。像足三里穴,位于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,就是依据骨度分寸法结合其他定位方法确定的。骨度分寸法不受人体胖瘦、高矮等因素的影响,具有相对固定和准确的特点,为中医针灸、推拿等治疗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奠定了基础。
脉度:气血运行的神秘轨迹
脉度,关乎人体经脉气血运行的长度和规律。《黄帝内经》中对十二经脉等的长度有相关论述。人体的经脉犹如纵横交错的河流,气血在其中循环往复。十二经脉的总长度是一定的,气血在经脉中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也有相应规律。通过了解脉度,医生能知晓气血在体内的循环路径和大概时间,这对判断疾病在经脉中的传变具有重要意义。
例如,当外邪侵袭人体时,可根据脉度和气血运行规律,判断邪气在经脉中的传变方向和速度。如果邪气侵袭手太阴肺经,根据脉度和气血运行顺序,可能会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等其他经脉。在针灸治疗时,医生也会根据脉度和气血运行规律,选取合适的穴位和掌握刺激量。如在气血流注到某一经脉的特定时间,针刺该经脉的穴位,能更好地调节气血,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。
筋度:柔韧力量的精准考量
筋度,涉及对人体筋的长度、柔韧度等的考量。筋,约束骨骼、参与运动,在人体的运动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。不同个体的筋度存在差异,有的人筋较为柔韧,关节活动范围大;而有的人筋相对僵硬,关节活动受限。
在中医临床中,了解筋度有助于判断筋病的发生发展。当人体受到外力损伤,或因年老体弱、久病等原因,导致筋的柔韧度下降,出现挛缩、松弛等情况时,就会引发各种筋病。如常见的颈椎病、腰椎间盘突出症等,都与筋的病变密切相关。在治疗筋病时,医生会根据筋度的情况,采用推拿、按摩、针灸等方法,调整筋的状态,恢复其正常的长度和柔韧度,从而缓解疼痛,改善关节活动功能。
二、西季治法
春季:取络穴,顺应阳气生发
春季,阳气渐升,万物始生,大自然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。此时,人体的气血也开始向外舒展,如同种子在春天破土而出,阳气逐渐从体内向外散发。在中医经络学中,络穴是经络系统中沟通表里、联络气血的重要部位。
春季治病多取各经的络穴,是因为络穴能更好地调节经络气血,使人体与外界气候相适应。络穴犹如经络系统中的交通枢纽,能促进表里经气血的相互流通。在春季,人体阳气生发,气血渐盛于外,取络穴可以激发经络气血的运行,帮助人体更好地适应阳气上升的趋势。例如,当人体在春季感受风邪,出现头痛、鼻塞等症状时,针刺手阳明大肠经的络穴偏历,可疏风解表,调节经络气血,缓解症状。因为手阳明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,春季风邪易侵袭肺系,通过调节大肠经的络穴,可达到表里同治的效果。
夏季:取俞穴,调节脏腑经气
夏季,阳气隆盛,烈日炎炎,天地间充满了火热的气息。人体的气血在夏季也充盛于外,如同江河在夏季水量充沛。俞穴,是经气输注之处,是脏腑经气在体表的汇聚点。
夏季治病多取各经的俞穴,是因为俞穴能更好地调节脏腑经气。在夏季,人体阳气在外,脏腑相对易虚,尤其是脾胃等脏腑,容易受到暑热、湿气等邪气的侵袭。取各经俞穴,如脾俞、胃俞等,可以补益脏腑正气,调节阴阳平衡。例如,夏季人们常因贪凉饮冷,导致脾胃功能受损,出现腹痛、腹泻等症状。此时,针刺脾俞、胃俞等穴位,可振奋脾胃阳气,增强脾胃运化功能,缓解症状。同时,夏季人体出汗较多,气随汗泄,容易出现气虚的情况,取俞穴还可以起到补气固表的作用,增强人体的抵抗力。
秋季:取合穴,顺应阴气内敛
秋季,阴气渐盛,秋风萧瑟,万物开始收敛。人体的气血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逐渐内敛,如同树木在秋季开始落叶,将营养物质储存于体内。六腑的合穴,是经气汇聚之处,如同河流的汇聚点,经气在此处最为旺盛。
秋季治病多取六腑的合穴,是因为合穴能顺应阴气渐盛、经气内敛的趋势,调节六腑功能。六腑包括胆、胃、大肠、小肠、膀胱、三焦,它们主受纳、腐熟、传导等功能。在秋季,人体的消化功能相对增强,需要六腑功能正常发挥。取六腑合穴,如足三里(胃之合穴)、阳陵泉(胆之合穴)等,可以调节六腑的气机,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。例如,秋季人们饮食增多,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,针刺足三里等合穴,可增强脾胃功能,促进胃肠蠕动,改善消化吸收。同时,秋季气候干燥,容易伤津耗液,取合穴还可以起到滋阴润燥的作用,调节人体的津液代谢。
冬季:多用药品,少用针刺砭石
冬季,主闭藏,天地间一片寒冷寂静,万物潜藏,人体的阳气也闭藏在内。此时,人体的新陈代谢相对缓慢,如同动物在冬季进入冬眠状态,以保存能量。
在冬季治病,应多用药品,少用针刺砭石。这是因为药物可根据病情灵活组方,从内部调理人体阴阳气血。冬季人体阳气内藏,脏腑功能相对减弱,通过服用中药,可以温补肾阳、调养气血,增强人体的抵抗力。例如,对于一些阳虚体质的人,在冬季可服用金匮肾气丸等药物,温补肾阳,改善畏寒肢冷、腰膝酸软等症状。
而少用针刺砭石,是避免过度耗伤阳气。针刺和砭石治疗,会对人体的经络气血产生刺激,在冬季人体阳气本就闭藏,过度的刺激可能会导致阳气外泄,损伤正气。但所谓少用针石,不包括痈疽等病在内。痈疽等病为热毒蕴结肌肤,病情发展迅速,若不及时用针刺砭石等方法泄热解毒、排脓消肿,会导致病情恶化。例如,痈毒初起,不知其发在何处,摸又摸不出,时有疼痛,此时可针刺手太阴经穴三次。手太阴肺经主气,肺主皮毛,通过针刺手太阴经穴,可调节肺气,使气血通畅,达到消散痈毒的目的。
三、病症针灸治法及病因解析
生腋痈、急性痈肿等病症的针灸治法
生腋痈的病人,若出现高热症状,应该针足少阳经穴五次。足少阳胆经循行经过腋下,针刺其经穴可疏泄局部邪热,调节气血运行,缓解痈肿症状。若针过以后,热仍不退,可针手厥阴心包经穴三次,针手太阴经的络穴和大骨之会各三次。手厥阴心包经与三焦相表里,针刺心包经穴可调节气血、泻热;手太阴经主气,其络穴能改善气血运行,辅助清热;大骨之会可能指大杼穴,针刺此穴可起到清热、通络、止痛的作用。
对于急性的痈肿,筋肉挛缩,随着痈肿的发展而疼痛加剧,痛得厉害,汗出不止,这是由于膀胱经气不足。膀胱经循行于人体背部,主一身之表,其经气不足易致外邪侵袭、气血凝滞而生痈肿。此时,应该刺其经的俞穴,如膀胱俞等。刺其俞穴可补充经气、调节气血、散寒通络,改善局部气血不畅及筋肉挛缩的情况,缓解疼痛。
腹部胀满、霍乱、惊风等病症的针灸治法
腹部突然胀满,按之不减,应取手太阳经的络穴,即胃的募穴和脊椎两旁三寸的少阴肾于穴各刺五次,用员利针。手太阳小肠经与脾胃关系密切,取其络穴可调节小肠经气,进而影响脾胃功能,缓解腹部胀满。胃的募穴中脘,是胃之经气汇聚之处,针刺中脘可首接调节胃的功能,理气消胀。脊椎两旁三寸的少阴肾于穴(可能指肾俞旁的穴位),针刺此处可调节肾经气血,与脾胃相互协调,改善腹部胀满症状。
霍乱,应针肾俞旁志室穴五次,和足阳明胃俞及胃仑穴各三次。霍乱多由感受暑湿、寒湿等邪气,或饮食不洁,导致脾胃功能紊乱。肾俞旁志室穴与肾脏相关,肾脏为先天之本,调节肾脏经气可增强人体正气。足阳明胃俞和胃仑穴(可能指与胃相关的穴位),针刺这些穴位可调节胃经气血,和胃降逆,缓解霍乱症状。
治疗惊风,要针五条经上的穴位,取手太阴的经穴各五次,太阳的经穴各五次,手少阴通里穴傍的手太阳经支正穴一次,足阳明经之解溪穴一次,足踝上五寸的少阴经筑宾穴三次。惊风多由小儿外感风邪、痰热内蕴等引起,针刺手太阴经穴可疏风解表、调节肺气;太阳经穴可疏风通络;手少阴通里穴傍的手太阳经支正穴可调节心经和小肠经气血,宁心安神;足阳明经之解溪穴可调节脾胃经气,化痰息风;足踝上五寸的少阴经筑宾穴可清热化痰、息风止痉。
消瘅(渴)、仆击、偏枯等病症的病因
消瘅(渴)、仆击、偏枯、痿厥、气粗急发喘逆等病,如肥胖权贵患这种病,则是由于偏嗜肉食厚味所造成的。过食肥甘厚味,易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,积热内生,灼伤阴液,发为消瘅(消渴)。同时,肥胖之人多痰湿,痰湿内阻,气血运行不畅,可引发仆击(突然昏倒)、偏枯(半身不遂)等病症。
凡是郁结不舒,气粗上下不通,都是暴怒或忧郁所引起的。情志失调,尤其是暴怒或忧郁,可导致肝气郁结,气机不畅。肝主疏泄,调节全身气机,肝气郁结则气不得疏泄,上逆于胸,出现气粗、上下不通等症状。突然厥逆,不知人事,耳聋,大小便不通,都是因为情志骤然激荡,阳气上迫所致。情志过激,阳气暴升,气血逆乱,上冲于脑,蒙蔽清窍,可出现突然厥逆、不知人事等症状;气血逆乱,影响耳部经络气血,可致耳聋;影响下焦气机,可致大小便不通。
有的病不从内发,而由于外中风邪,因风邪留恋不去,伏而为热,消烁肌肉,着于肌肉筋骨之间。风邪为百病之长,侵袭人体后,若不能及时驱散,可入里化热,消烁肌肉,导致肌肉消瘦、疼痛等症状,着于肌肉筋骨之间,引发各种痹证。有的两脚偏跛,是由于风寒湿侵袭而成的疾病。风寒湿邪侵袭人体,合而为痹,阻滞经络气血,导致关节疼痛、屈伸不利,若发生在下肢,可出现两脚偏跛的症状。
黄疸、癫疾等病症的病因
黄疸、骤然的剧痛、癫疾、 狂等证,是由于经脉之气,久逆于上而不下行所产生的。人体经脉气血应循环往复,若经脉之气上逆,久不下行,可导致气血瘀滞,脏腑功能失调。如黄疸的发生,与肝胆经脉气血不畅,胆汁外溢有关;癫疾、 狂等精神疾病,与心经、肝经等经脉气血逆乱,扰乱心神有关。
五脏不和,是六腑闭塞不通所造成的。六腑主受纳、腐熟、传导等功能,若六腑闭塞不通,水谷不能正常运化,糟粕不能正常排出,可影响五脏的功能。例如,脾胃为后天之本,若胃腑不通,不能正常受纳腐熟水谷,可导致脾气虚弱,气血生化无源,进而影响其他脏腑功能。
头痛耳鸣,九窍不利,是肠胃的病变所引起的。肠胃为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脏腑,若肠胃功能失常,气血生化不足,不能上荣头目,可导致头痛耳鸣;同时,肠胃病变可影响人体气机升降,导致清阳不升,浊阴不降,九窍失于濡养,出现九窍不利的症状。
中医的形度、骨度、脉度、筋度测量法则及西季治法,以及病症的针灸治法和病因解析,是一个完整而精妙的体系。它蕴含着古人对人体、自然和疾病的深刻认识,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理论指导和治疗方法。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,我们更应深入挖掘和传承这些古老的智慧,让中医这颗璀璨的明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
-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- 新书推荐
-
- 火影:我是水门
- 归鹭不识旧亭
- 宿敌就是宿敌,怎么能变成老公呢
- 四合院:助人为乐?我正的发邪!
- 开局觉醒:混沌圣体
- 基建狂魔:我以英灵镇万族
- 接手湖人从老詹4万分开始
- 天赋怪,重生之全能球王
- 斗旋星海
- 我在港岛当教父,从干翻靓坤开始
- 皇上,顾将军又去打仗了!
- 别惹她,京圈大佬敬她如神
- 万兽听我令
- 最强御甲师
- 天下诸灯
- 我从电视剧里路过
- 意欢重生之惠泽后宫
- 末世,我成了丧尸国国王
- 穿书之我在暧昧世界的风云传奇
- 三岁奶团被濒危动物集体碰瓷了
- 大秦:从缉拿叛逆开始
- 综影视:娘娘!干了这碗保胎药!
- 道爷斗法累了,西幻炸个鱼怎么了
- 哪吒【封神】,莲花心
- 综武:盘点陆地神仙,群侠破防了
- 如懿传纯惠皇贵妃重生之绿意浓
- 白露成霜
- 清穿之我在雍正朝的KPI
- 无敌反派,什么境界都能秒杀!
- 太虚至尊
- 抱歉,合约结束了!
- 穿越末世:反派大佬独宠一只猫
- 从继承靖边侯开始的诸天之旅
- 我咸鱼反派只想苟到天荒地老
- 熟男俗女
- 月薪三千的我,给员工发千万年薪
- 到了古代,小爷带你征服世界!
- 我在相亲角摆摊,专坑天命之子
- 烬骨春生辞
- 综影视之狐的跨界修炼
- 作为高中生会斩鬼很正常吧
- COS邪神,正主追着我点赞
- 天杀的!我不可能只有一个未婚夫
- 净土守卫者
- 虚空入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