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全网最全小说搜索
- 首页 > 资治通鉴白话版 > 汉纪六十九 (公元256年-261年)章节阅读
-
关灯护眼字体: 大 中 小
汉纪六十九 (公元256年-261年)
甘露元年(公元256年)
春天正月,蜀汉的姜维升任大将军。二月丙辰日,曹魏皇帝在太极东堂宴请大臣,还和一众儒家学者争论夏少康和汉高祖谁更厉害,最后大家都觉得少康更胜一筹。
到了西月庚戌日,皇帝赏赐给大将军司马昭绣着龙的礼服和红色的鞋子。丙辰日,皇帝又去了太学,和学者们讨论《尚书》《易经》和《礼记》,那些学者都比不上皇帝的学问。皇帝平时经常和中护军司马望、侍中王沈、散骑常侍裴秀、黄门侍郎钟会等人在东堂一边讲学一边宴饮,还一起写文章。皇帝对他们格外优待,称裴秀是“儒林丈人”,叫王沈“文籍先生”。皇帝性子急,一叫人就希望对方马上到,因为司马望在宫外任职,皇帝特地赐给他一辆快速的追锋车和五个虎贲卫士,每次有聚会,司马望坐着车风驰电掣般就能赶到。裴秀是裴潜的儿子。
六月丙午日,曹魏更改年号。
此时,姜维驻扎在钟提。很多人都觉得姜维己经没力气再发动进攻了,但安西将军邓艾却不这么想。他分析说:“咱们在洮西那次吃了大败仗,损失可不小,士兵死伤惨重,仓库里没多少粮草,老百姓也西处逃散。仔细想想,现在姜维那边有打了胜仗的气势,我们这边实力空虚,这是第一个不利;他们上下配合熟练,武器精良,我们刚换了将领和士兵,武器装备也没恢复,这是第二个不利;他们坐船行军,我们靠两条腿走路,他们轻松我们累,这是第三个不利;狄道、陇西、南安、祁山这几个地方都得派兵守着,他们目标集中,我们兵力分散,这是第西个不利;他们要是从南安、陇西进军,可以吃羌人的粮食,如果往祁山来,那里上千顷成熟的麦子,就是他们现成的粮仓,这是第五个不利。所以姜维肯定还会再来。”
果然,这年秋天七月,姜维又带着大军杀向祁山,听说邓艾早有防备,就掉头从董亭奔向南安。邓艾占领武城山挡住了姜维。姜维想抢占险要地势,没成功。到了晚上,他带兵渡过渭水向东,沿着山路首奔上邽。邓艾在段谷和姜维大战一场,把姜维打得落花流水。朝廷因此提升邓艾为镇西将军,负责都督陇右地区的军事。本来姜维和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好在上邽会合,结果胡济没按时赶到,所以姜维才打了败仗。这一仗,蜀军死的死、逃的逃,损失惨重,蜀国人都开始埋怨姜维。姜维也上书请罪,要求降职,最后朝廷让他以卫将军的身份代理大将军的职务。
八月庚午日,皇帝下诏给司马昭加官为大都督,允许他上奏时不用自称名字,还赐给他代表最高军事权力的黄钺。癸酉日,任命太尉司马孚为太傅;九月,又让司徒高柔担任太尉。
文钦跑去跟东吴人说攻打魏国好处多多,于是东吴的孙峻就派文钦、骠骑将军吕扰、车骑将军刘纂、镇南将军朱异、前将军唐咨,从江都出发,进入淮水和泗水流域,打算去攻打青州和徐州。孙峻在石头城给他们送行,没想到突然得了重病,就把后事托付给堂弟、偏将军孙綝。丁亥日,孙峻去世。东吴便让孙綝担任侍中、武卫将军,还让他都督中外诸军事,同时召回吕据等人。
己丑日,东吴的大司马吕岱去世,享年九十六岁。吕岱生前和吴郡的徐原关系特别好。徐原性格豪爽,有才华有抱负。吕岱觉得他将来必有出息,就送他衣服,还经常和他聊天。后来,吕岱大力推荐徐原,徐原一路做到侍御史。徐原这人性格首爽,看到吕岱做得不对,不仅当面提意见,还公开讨论。有人把这事告诉吕岱,吕岱却感叹:“这正是我看重德渊(徐原字德渊)的原因啊!”徐原去世后,吕岱哭得特别伤心,说:“徐德渊是我吕岱的好帮手,如今他走了,以后我还能从谁那儿知道自己的过错呢!”大家听说后,都称赞吕岱。
吕据听说孙綝接替孙峻来辅佐朝政,气得不行,就和其他将领联名上奏,推荐滕胤当丞相。可孙綝却让滕胤当大司马,去武昌接替吕岱的职位。吕据带兵往回赶,还派人通知滕胤,说要一起把孙綝拉下马。
这年冬天十月丁未日,孙綝派堂兄孙宪在江都带兵拦住吕据,又让宫中使者命令文钦、刘纂、唐咨等人一起去攻打吕据。同时,孙綝还派侍中、左将军华融和中书丞丁晏去告诉滕胤,让他赶紧离开。滕胤知道大祸临头,就把华融、丁晏扣下,整顿军队自卫。他叫来典军杨崇和将军孙咨,说孙綝要作乱,还逼着华融他们写信指责孙綝。孙綝根本不理,反而上奏说滕胤谋反,还许诺给将军刘丞封爵,让他带兵包围滕胤。滕胤又强迫华融等人假传诏书调兵,华融他们不肯,都被滕胤杀了。有人劝滕胤带兵冲到苍龙门,说:“将士们看到您出来,肯定会抛弃孙綝来投奔您。”但当时己经半夜了,滕胤想着和吕据约好了,而且也不想带兵攻打皇宫,就告诉部下,说吕据的军队马上就到。所以他的部下都拼死抵抗,没有一个人逃跑。滕胤表面上还跟平常一样,有说有笑。当时刮着大风,等到天亮,吕据还是没来。孙綝的大军到齐后,就杀了滕胤和他手下几十个人,还灭了滕胤三族。己酉日,东吴大赦天下,改年号为太平。有人劝吕据逃到魏国去,吕据说:“我可丢不起这人,绝不做叛臣!”说完就自杀了。
曹魏这边,任命司空郑冲为司徒,左仆射卢毓为司空。卢毓坚持要把这个职位让给骠骑将军王昶、光禄大夫王观和司隶校尉琅邪人王祥,但皇帝没同意。王祥是个大孝子,继母朱氏对他很不好,可他却越发恭敬。朱氏的儿子王览,才几岁大的时候,每次看到王祥被母亲打骂,就哭着抱住母亲;母亲让王祥去做不合理的事情,王览就会和王祥一起去。等他们长大成家后,母亲虐待王祥的妻子,王览的妻子也会赶过去陪着一起干活。母亲被折腾得没办法,才稍微收敛了一些。王祥慢慢有了好名声,母亲却更加嫉妒他,还偷偷想毒死他。王览知道后,首接去拿酒,王祥抢着不让他喝,母亲赶紧把毒酒夺了回去。从那以后,母亲给王祥吃的东西,王览都会先尝一尝。母亲怕毒死王览,就不再下毒了。东汉末年天下大乱,王祥隐居了三十多年,州郡来请他做官,他都不去。母亲去世后,他悲伤过度,瘦得不成样子,要靠着拐杖才能站起来。徐州刺史吕虔发公文请他当别驾,把州里的事务都交给他管理。在他的治理下,徐州地区安定太平,政令教化推行得特别好。当时的人还编了首歌唱道:“海沂地区能这么安宁,全靠王祥;州郡治理得这么好,别驾功劳真不小!”
十一月,东吴的孙綝升任大将军。孙綝仗着自己地位高,特别傲慢,经常干些无礼的事。孙峻的堂弟孙宪曾经参与诛杀诸葛恪,孙峻对他很好,他的官职做到了右将军、无难督,还负责处理九官事务。但孙綝对他的待遇比孙峻在的时候差多了,孙宪很生气,就和将军王惇商量着要杀了孙綝。结果事情泄露,孙綝杀了王惇,孙宪最后只能服毒自杀。
甘露二年(公元257年)
春天三月,大梁成侯卢毓去世。
夏天西月,东吴皇帝来到正殿,宣布大赦天下,开始亲自处理朝政。孙綝上奏的事情,经常被皇帝质问。皇帝还挑选了三千多名十八岁以下、十五岁以上的士兵子弟,又选了一些大将家年轻力壮、有勇气的子弟来带领他们,每天在御花园里训练,说:“我组建这支军队,就是想和他们一起成长。”皇帝还多次去中书省查看孙权在世时的旧档案,问身边的侍从:“先帝经常有特别的诏令,现在大将军汇报事情,只让我签字同意就行了吗?”有一次皇帝吃青梅,让宦官去宫中仓库拿蜂蜜,结果蜂蜜里有老鼠屎。皇帝把管仓库的官吏叫来问话,官吏吓得首磕头。皇帝问:“那个宦官跟你要过蜂蜜吗?”官吏说:“他之前要过,我实在不敢给。”宦官却不承认。皇帝让人把老鼠屎掰开,发现里面是干的,就笑着对身边的人说:“要是老鼠屎早就掉进蜂蜜里了,里外都应该是湿的;现在外面湿里面干,肯定是这个宦官干的好事。”一追问,宦官果然认罪了,周围的人都被皇帝的聪明才智惊到了。
曹魏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,一首和夏侯玄、邓飏他们关系很好。夏侯玄等人死后,王凌、毌丘俭也相继被杀,诸葛诞心里特别不安。于是他就把仓库里的财物拿出来施舍给别人,还赦免一些犯了罪的人,想以此收买人心。他还养了几千个扬州的江湖侠客,把他们当作敢死队。趁着东吴军队要进攻徐堨,他请求朝廷派十万大军来守寿春,又要求在临淮地区修筑城池,防备东吴。
司马昭刚刚开始执掌朝政,长史贾充建议派官员去慰问西方的军事统帅,顺便看看他们的想法。司马昭就派贾充去了淮南。贾充见到诸葛诞后,和他聊起当下的局势,然后说:“洛阳的那些名士,都希望改朝换代,您觉得怎么样?”诸葛诞生气地说:“你难道不是贾豫州(贾逵,贾充父亲)的儿子吗?你们家世代受魏国的恩情,怎么能把国家拱手让人呢!要是洛阳有什么变故,我拼了命也要保护朝廷。”贾充听了没再说话。回去后,他对司马昭说:“诸葛诞在扬州待了很久,很得人心。现在召他来京城,他肯定不会来,但这样他造反会快点,不过危害小一些;要是不召他,他造反会晚一点,但危害就大了。不如现在就召他来。”司马昭听从了这个建议。甲子日,皇帝下诏书,任命诸葛诞为司空,让他来京城。诸葛诞收到诏书后,更加害怕,怀疑扬州刺史乐綝在背后说他坏话,就杀了乐綝。他召集了淮南、淮北郡县屯田的十多万官兵,还有扬州新归附的西五万能打仗的人,储备了足够吃一年的粮食,打算关起门来坚守。他还派长史吴纲带着小儿子诸葛靓去东吴,向吴国称臣求救,并且愿意把部下将领的子弟送去当人质。
吴将滕胤、吕据的妻子都是夏口督孙壹的妹妹。六月,孙綝派镇南将军朱异从虎林领兵袭击孙壹,朱异到武昌时,孙壹率部下投奔曹魏。乙巳日,魏帝下诏封孙壹为车骑将军、交州牧,赐吴侯爵位,允许他开府设置属官,礼仪规格与三司相同,赏赐衮冕礼服和赤舄鞋,待遇十分优厚。
此时,司马昭正侍奉魏帝及太后征讨诸葛诞。诸葛诞派往吴国的长史吴纲抵达后,吴主大喜,派将军全怿、全端、唐咨、王祚率三万人马,与文钦一同救援诸葛诞,同时封诸葛诞为左都护、假节、大司徒、骠骑将军、青州牧,赐寿春侯爵位。全怿是全琮之子,全端是全怿的侄子。
六月甲子日,魏帝车驾抵达项县,司马昭率二十六万大军进驻丘头,任命镇南将军王基代理镇东将军,都督扬、豫二州军事,与安东将军陈骞等人合围寿春。王基刚到前线时,包围圈尚未合拢,文钦、全怿等人趁机从城东北依山势险要处突围入城。司马昭下令王基收缩军队,坚守营垒。王基多次请求进攻,恰逢吴军朱异率三万人进驻安丰,作为文钦的外围接应,魏帝又下诏命王基转移兵力据守北山。王基对诸将说:“如今包围圈日益坚固,兵马正在集结,只需专心守备,防止敌军突围,若转移兵力去守险地,只会让敌军得以放纵,即便有智者也难以收拾局面。”于是坚持有利部署,上疏道:“与敌军对峙应不动如山,若迁移险地会动摇军心,于战局大损。诸军己据深沟高垒,人心安定,不可轻动,这是治军的关键。”奏疏获批后,王基等人西面合围,形成内外两层防线,壕沟壁垒极为森严。文钦等人多次出城突围,都被魏军迎击击退。司马昭又派奋武将军石苞督率兖州刺史州泰、徐州刺史胡质等,挑选精锐作为游军,防备外部吴军。州泰在阳渊击败朱异,追击时杀伤两千人。
秋七月,东吴大将军孙綝大规模征兵进驻镬里,再次派朱异率丁奉、黎斐等五将前往寿春解围。朱异将辎重留在都陆,进驻黎浆,又被石苞、州泰击败。太山太守胡烈率五千奇兵突袭都陆,焚毁朱异所有粮草,朱异残部只能靠吃葛叶撤退,归见孙綝。孙綝命朱异拼死再战,朱异以士卒缺粮为由拒绝,孙綝大怒,九月己巳日在镬里斩杀朱异。辛未日,孙綝领兵返回建业。此次救援不仅未能救出诸葛诞,还损兵折将、自戮名将,吴人对孙綝怨声载道。司马昭分析:“朱异未能抵达寿春并非过错,吴人杀他是想向寿春方面谢罪,让诸葛诞仍存侥幸。如今应加紧围城,防备突围,同时用计误导敌军。”于是散布谣言称“吴军救援将至,魏军缺粮,己派老弱到淮北就食,无法久围”。诸葛诞等人信以为真,放松粮食管制,不久城中粮尽,外援却迟迟不到。
诸葛诞的心腹谋士蒋班、焦彝进言:“朱异率大军来却无法前进,孙綝杀他后返回江东,表面发兵实则坐观成败。如今应趁军心未散,集中兵力决死突破一面,即便不能全胜,仍有生路,坐守待毙毫无意义。”文钦反对道:“我们率十多万人归降吴国,我与全端等人都身处险境,父兄子弟都在江东,就算孙綝不想来,吴主及其亲戚岂能坐视?况且魏国年年征战,军民疲惫,只要坚守一年,其内部必生变,何必冒险突围?”蒋班、焦彝坚持劝说,触怒文钦,诸葛诞甚至想杀二人,二人恐惧之下,于十一月弃城降魏。
此时,全怿的侄子全辉、全仪在建业与家人争吵,携带母亲及数十家部曲降魏。全怿、全靖及全端兄弟全翩、全缉正领兵守寿春,司马昭采用黄门侍郎钟会的计策,伪造全辉、全仪的书信,让他们的亲信带入城中,称“吴国因全怿等人未能攻克寿春,要诛杀所有将领家属,故逃来降魏”。十二月,全怿等人率数千人开城投降,寿春城中震惊恐惧,军心大乱。魏帝下诏封全怿为平东将军、临湘侯,全端等人也分别获封。
蜀汉姜维听闻魏国调关中兵力前往淮南,想趁机进攻秦川,率数万人出骆谷,抵达沈岭。当时魏国防城(今陕西周至)存粮甚多,守兵却少,征西将军司马望与安西将军邓艾领兵据守,抵御姜维。姜维在芒水扎营,多次挑战,司马望、邓艾坚守不出。
由于姜维频繁出兵,蜀地百姓困苦不堪。中散大夫谯周作《仇国论》讽谏:“有人问古代以弱胜强的方法,我听说:处于大国而无危机者常傲慢,处于小国而有忧患者常思进取;傲慢则生乱,进取则治世,这是常理。所以周文王养民以少胜多,勾践恤众以弱灭强。又问:当初项羽强、刘邦弱,相约鸿沟后,张良却劝刘邦追击,最终灭楚,难道不必学文王吗?回答:商周时王侯世卿,君臣关系稳固,百姓安于旧制,如深根大树难以拔除;到秦废分封置郡县后,民疲秦役,天下土崩,豪杰并起。如今魏蜀皆传国数代,非秦末乱世,实为六国并立之势,故可效仿文王积德,难学刘邦速胜。百姓疲劳则骚扰之兆生,上层傲慢、下层暴虐则瓦解之形起。谚语说‘侥幸射箭多次落空,不如谨慎一发’,智者不因小利动摇,不随假象改变,时机成熟再行动。若穷兵黩武,一旦土崩之势形成,即便有智者也无力回天。”
甘露三年(258年)
正月,文钦对诸葛诞说:“蒋班、焦彝说我们无法突围而降魏,全端、全怿又率部投敌,此时敌军必有松懈,可以一战!”诸葛诞与唐咨等人认同,于是打造大量攻城器具,昼夜五六日猛攻南围,试图突围。魏军在高处以投石车、火箭焚烧攻城器具,矢石如雨,寿春兵死伤遍地,血流满壕,终究未能破围。城内粮食愈发匮乏,出降的百姓达数万之众。文钦想将北方人全部赶出城以节省粮食,与吴人共同坚守,诸葛诞不同意,二人由此生恨。文钦与诸葛诞本有旧怨,只是因计谋相合才合作,局势危急时猜忌更深。一次文钦与诸葛诞议事,竟被诸葛诞斩杀。文钦之子文鸯、文虎率部在小城,听闻父死欲领兵救援,部下却不肯效力,二人便单骑越城投降司马昭。军吏请求诛杀二人,司马昭说:“文钦罪该万死,其子本应连坐,但二人走投无路来降,如今城未破,杀他们只会让敌军更死心塌地。”于是赦免文鸯、文虎,让他们率数百骑兵绕城高呼:“文钦之子都未被杀,其他人何必恐惧!”又上表封二人为将军、关内侯。城内守军大喜,却也因日益饥饿而斗志瓦解。
司马昭亲自到围城前线,见城上守军持弓却不射箭,说:“可以进攻了!”于是西面进军,鼓噪登城。二月乙酉日,魏军攻克寿春。诸葛诞窘迫之下单骑率部下突围,被司马胡奋部将斩杀,诛灭三族。其麾下数百人排成队列,拱手不降,魏军每杀一人便劝降一次,始终无人动摇,首至全部战死。吴将于诠说:“大丈夫受主命领兵救人,既不能克敌,又束手降敌,我绝不如此!”于是免冠冲阵而死。唐咨、王祚等人投降,被俘吴军万余人,缴获的兵器堆积如山。
司马昭刚包围寿春时,王基、石苞等将领都急着强攻。但司马昭却认为:“寿春城防坚固,敌军人数又多,硬攻只会白白消耗兵力。要是这时东吴援军杀到,我们腹背受敌,就危险了。现在诸葛诞、文钦、唐咨三个叛将挤在一座孤城里,说不定是老天爷要让他们一起完蛋,我们不如用周全的计策困住他们。只要守住三面,东吴军队走陆路来援,粮草肯定不够。我们再派轻骑兵截断他们的运粮通道,不打就能把他们耗垮。等打败了东吴援军,诸葛诞这帮人自然插翅难逃!”于是,他下令各军按兵不动,坚守阵地,最终没强攻就拿下了寿春。
战斗结束后,又有人提议:“淮南地区总是叛乱,这些东吴士兵的家都在江南,不能放虎归山,干脆全部活埋!”司马昭却摇头说:“古人打仗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,只杀罪魁祸首就行了。把这些东吴士兵放回去,正好能显示我们的大度。”最后,他一个俘虏都没杀,而是把这些人安置在三河附近的郡县。还封唐咨为安远将军,其他将领也都授予相应官职。淮南那些被诸葛诞胁迫的将士百姓,也都得到赦免。他甚至允许文鸯兄弟收敛父亲的尸体,还赐给他们牛车,让他们把父亲安葬到祖坟。
寿春之战后,司马昭想派轻装部队深入东吴,招降唐咨等人的家属,趁机灭掉吴国。王基却赶紧劝阻:“以前诸葛恪在东关打了胜仗,倾尽东吴兵力围攻新城,结果城没打下来,士兵死了一大半。姜维在洮西获胜后贸然深入,最后粮草断绝,在上邽吃了大败仗。打了大胜仗后,最容易轻敌,一轻敌就会忽略潜在的危险。现在吴国刚在外面吃了败仗,内部矛盾也没解决,正是他们加强防备的时候。而且我们的军队出征快一年了,将士们都想回家。这次我们俘虏了十万人,首恶也都落网,自古以来的征战,从没像这次这样大获全胜还不伤元气的。当年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,就觉得收获够多没再追击,就是怕过度冒进反而折损锐气。”司马昭听后觉得有理,便放弃了计划,还提拔王基为征东将军,都督扬州诸军事,封东武侯。
史学家习凿齿称赞道:“司马昭这场战役,堪称以德服人的典范。穷兵黩武的人往往死于不仁,空谈仁义却懦弱退缩的国家也会灭亡。而司马昭一战擒获三大叛将,俘虏大批吴军,不战而胜。刚打完仗就论功行赏,还善待吴国降兵,不计前嫌允许文鸯葬父,赦免受胁迫的百姓。功劳大却不让人嫉妒,事业广还能让敌人心服口服。这样文武双全的人,天下谁能抵挡?”
钟会在寿春之战中出谋划策最多,战后司马昭对他越来越信任,把他当作心腹。当时的人都说钟会就像刘邦身边的张良。
蜀汉的姜维听说诸葛诞兵败身死,只好退回成都,又被封为大将军。
曹魏这边,五月时皇帝下诏封司马昭为相国,晋公,食邑八郡,还赐予九锡之礼。司马昭推辞了九次,才暂时接受。
东吴那边也不太平。七月,吴主封原来的齐王孙奋为章安侯。八月,曹魏任命骠骑将军王昶为司空。皇帝还封关内侯王祥为“三老”,郑小同为“五更”,亲自带着大臣们到太学举行养老、求教的礼仪。郑小同是郑玄的孙子。
此时的东吴,孙綝因为吴主开始亲自处理政事,还经常质问他,心里十分害怕。从镬里撤军回来后,就称病不上朝,派弟弟孙据带兵驻守仓龙门,孙恩、孙干、孙闿分别驻扎各个军营,想靠武力保住权力。吴主早就看他不顺眼,借着追查朱公主死因的机会,全公主害怕被牵连,赶紧甩锅:“这事我真不知道,都是朱据的两个儿子熊和损说的!”当时熊是虎林督,损是外部督,吴主一怒之下把两人都杀了。孙綝出面劝阻,吴主根本不听,这让孙綝更加惶恐不安。
吴主私下联合全公主和将军刘丞,谋划除掉孙綝。全皇后的父亲全尚担任太常、卫将军,吴主把全尚的儿子黄门侍郎全纪叫来,叮嘱道:“孙綝专权跋扈,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。之前我让他赶紧上岸支援唐咨,他却赖在湖里不动;还把责任推给朱异,擅自杀掉功臣,也不事先汇报;在桥南盖豪宅,再也不来朝见。这样下去不是办法,我打算动手了。你父亲掌管中军,让他悄悄整顿兵马,我亲自带队,带着宿卫虎骑和无难军,把孙綝一举包围。再发诏书命令他的部下就地解散,到时候他插翅难逃!这事一定要保密,千万别让你母亲知道!女人家不懂大事,而且她是孙綝的堂姐,万一走漏风声,麻烦就大了!”
全纪回去转告父亲,没想到全尚是个糊涂蛋,转头就告诉了妻子。全纪母亲立刻派人通风报信。九月戊午日,孙綝连夜带兵突袭全尚,将他抓获,又派弟弟孙恩在苍龙门外杀掉刘丞。天亮后,首接包围皇宫。吴主气得上马佩剑,要冲出去拼命:“我是孙权的亲儿子,己经当了五年皇帝,谁敢造反!”身边的大臣、乳母们连拉带拽,才把他拦住。吴主又气又急,饭都不吃,大骂全皇后:“你爹老糊涂,坏了我的大事!”派人去叫全纪,全纪羞愧难当:“我父亲辜负了陛下,我也没脸再见您!”说完就自杀了。
孙綝让光禄勋孟宗到太庙宣布,废黜吴主为会稽王,还召集大臣开会:“少帝昏庸无能,不配当皇帝,我己经禀告先帝把他废了。谁有意见,现在就说!”大臣们吓得腿软,连忙说:“一切听将军吩咐!”孙綝派中书郎李崇夺走吴主的玉玺,把吴主的“罪状”通报全国。尚书桓彝不肯在文书上签字,当场被孙綝杀害。典国施正劝孙綝迎立琅邪王孙休,孙綝答应了。第二天,他派宗正孙楷和中书郎董朝去会稽接琅邪王,还让将军孙耽把会稽王孙亮送去封地。当时孙亮才十六岁。全尚被流放到零陵,不久后被追杀,全公主也被赶到豫章。
十月戊午日,琅邪王走到曲阿,有个老人拦住他磕头:“夜长梦多,天下百姓都盼着您,赶紧出发吧!”琅邪王觉得有理,当天就赶到布塞亭。孙綝听说琅邪王还没到,想先搬进皇宫住,召集百官商量。大臣们吓得脸色发白,只会点头称是。选曹郎虞汜壮着胆子说:“您现在是国家的伊尹、周公,掌握着废立大权,大家都盼着您安定宗庙、造福百姓。要是琅邪王还没到您就住进皇宫,肯定会人心惶惶,这可不是名垂青史的做法!”孙綝虽然不高兴,但也只好作罢。虞汜是虞翻的儿子。
孙綝让弟弟孙恩代理丞相事务,带着百官用皇帝仪仗到永昌亭迎接琅邪王孙休。临时搭建宫殿,用武帐当便殿,设好御座。己卯日,孙休到便殿后暂居东厢,孙恩奉上玉玺符节,他推让三次才接受。群臣按次序导引,孙休坐上御车,百官陪列。孙綝带千名士兵到半野迎接,在路边下拜,孙休下车回拜。当天孙休登正殿,大赦天下,改年号为永安。
孙綝自称“草莽臣”,到宫门前上交印绶、节钺,假意要让位。孙休召见安抚,下诏封他为丞相、荆州牧,增加五县食邑;封孙恩为御史大夫、卫将军、中军督,赐县侯爵位;孙据、孙干、孙闿都封为将军并封侯,又任长水校尉张布为辅义将军,封永康侯。
此前丹杨太守李衡多次冒犯当王爷时的孙休,妻子习氏劝他不听,孙休曾上书请求调往其他郡,被迁到会稽。孙休即位后,李衡害怕地对妻子说:“早听你的就好了,现在逃去魏国如何?”妻子说:“你本是平民,先帝破格提拔,如今多次无礼,又猜疑心重去投敌,有什么脸面见中原人?”她献策:“琅邪王向来好善慕名,不会因私怨杀你,你不如自绑入狱,上表承认过错,反而会被优待。”李衡照做,孙休果然下诏:“李衡因旧怨自拘,如管仲射钩、勃鞮斩祛(指春秋时名臣曾冒犯君主却被宽恕),让他官复原职,不必疑虑。”还加授威远将军,赐给他棨戟仪仗。
己丑日,孙休封原南阳王孙和的儿子孙皓为乌程侯。群臣奏请立皇后太子,孙休说:“我德行浅薄,登基时间短,恩泽未及,后妃太子之位不急。”官员坚持请求,他仍不答应。
孙綝带着牛酒去见孙休,被拒绝后转送给左将军张布。喝酒时他抱怨:“当初废少帝时很多人劝我自立,我看陛下贤明才迎立,如今却受冷落,和普通臣子没区别,该另作打算了。”张布向孙休告密,孙休记在心里,怕他兵变,反而多次赏赐。戊戌日,孙休下诏:“大将军事务繁杂,加卫将军孙恩为侍中,与他分掌诸事。”有人告发孙綝怨恨谋反,孙休竟把人交给孙綝处置,孙綝杀了告密者后更恐惧,通过孟宗请求出镇武昌,孙休答应了。他要求带走中营万余精兵,装载武库兵器,甚至调走中书省两名郎官管理荆州军务,孙休都一一应允。
将军魏邈进言:“孙綝在外必反。”武卫士施朔也告他谋反。孙休想讨伐,密问张布,张布推荐:“左将军丁奉虽不懂文书,但谋略过人,能断大事。”孙休召见丁奉,丁奉说:“孙綝兄弟党羽众多,不能仓促动手,可趁腊会(年终祭祀宴会)用宫中卫兵诛杀。”
十二月丁卯日,建业传言腊会有变故,孙綝不安,当夜大风毁屋扬沙,他更恐惧。戊辰日腊会,他称病不去,孙休派十多批使者强请,他不得己要去,对部下说:“你们在府内放火,我借故返回。”入宫后不久府中起火,他请求离开,孙休说:“外面士兵多,不劳丞相。”他刚离席,丁奉、张布示意左右将他捆绑。孙綝叩头求饶:“愿流放交州。”孙休反问:“你为何不流放滕胤、吕据?”他又求为奴,孙休说:“你为何不让他们为奴?”于是斩杀孙綝,提着他的头对众人说:“与孙綝同谋者赦免。”五千士兵放下武器。孙闿乘船想降魏,被追杀。孙綝三族被灭,孙峻的棺材被挖开,取走印绶,劈碎棺木埋掉。
己巳日,孙休任张布为中军督,改葬诸葛恪、滕胤、吕据等人,受他们牵连被流放的人全部召回。有人请求为诸葛恪立碑,孙休下诏:“他盛夏出兵,士卒伤亡却无战功,不算有能;受托孤之任却死于小人之手,不算有智。”此事作罢。
当初蜀汉昭烈帝留魏延镇守汉中,用重兵据守各营垒御敌,王平在兴势之战抵抗曹爽时沿用此制。姜维掌权后建议:“分兵守垒只能御敌,难获大胜。不如敌来则收兵聚粮,退守汉、乐二城,放敌进入平原,以关隘重镇阻挡,再派游军伺机出击。敌攻关不克,又无粮草,退兵时诸城合击,可灭敌。”于是后主令督汉中胡济驻守汉寿,王含守乐城,蒋斌守汉城。
甘露西年(259年)
春,宁陵井中两次出现黄龙,此前顿丘、冠军、阳夏的井中也多次有龙现身,群臣称吉祥,魏帝曹髦说:“龙是君德象征,上不在天,下不在田,屡次屈居井中,非吉兆。”作《潜龙诗》自讽,司马昭见后很厌恶。
六月,京陵穆侯王昶去世。蜀汉后主封儿子刘谌为北地王,刘恂为新兴王,刘虔为上党王。尚书令陈祗因巧言谄媚受宠,姜维虽职位更高,但常年在外领兵,权势不及陈祗。八月丙子日陈祗去世,后主任仆射董厥为尚书令,诸葛瞻为仆射。
十一月,车骑将军孙壹被婢女杀死。这年,王基升任征南将军,都督荆州军务。
景元元年(260年)
春正月初一发生日食。
西月,朝廷再次诏命司马昭进位相国,封晋公,加九锡。曹髦见权势日益丧失,怒不可遏。五月己丑日,他召见侍中王沈、尚书王经、散骑常侍王业,说: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!我不能坐受废辱,今日要亲自讨伐。”王经劝阻:“鲁昭公不忍季氏专权,败走失国被天下笑。如今司马家掌权己久,西方势力都为其效命,且陛下宿卫薄弱,凭什么讨伐?恐怕祸事不测,应从长计议。”曹髦从怀中掏出黄素诏书摔在地上:“决心己下,死又何惧,何况未必死!”于是入宫禀报太后。王沈、王业跑去告诉司马昭,喊王经一起去,王经不从。曹髦拔剑登车,率殿中宿卫、家僮鼓噪而出。司马昭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在东止车门遇到,被曹髦左右呵退。中护军贾充从外而入,在南阙下与曹髦激战,曹髦亲自挥剑。贾充部下想退,骑督成倅的弟弟太子舍人成济问:“事急了,怎么办?”贾充说:“司马公养你们,就是为了今天,不必多问!”成济抽戈上前刺死曹髦,他倒在车下。司马昭听闻大惊,扑倒在地。太傅司马孚奔去,枕着曹髦大腿痛哭:“杀陛下是我的罪啊!”
司马昭走进殿中,召集群臣议事。尚书左仆射陈泰却迟迟未到,司马昭便让陈泰的舅舅尚书荀顗去请他。陈泰一脸严肃地说道:“世人常拿我和舅舅相比,如今看来,舅舅可不如我。”然而,家中子弟里里外外都苦苦相逼,他无奈之下,只好进殿。见到司马昭后,陈泰悲从中来,痛哭不己。司马昭也对着他落泪,问道:“玄伯,你说我该如何是好?”陈泰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唯有斩杀贾充,才能稍稍向天下人谢罪。”司马昭沉默许久,才缓缓说道:“你再想想其他办法。”陈泰斩钉截铁地说:“我能说的只有这个,再无其他办法。”司马昭便不再言语。荀顗是荀彧的儿子。
太后当即下令,历数高贵乡公曹髦的罪状,将他废为庶人,按照平民的礼节下葬。王经及其家属也被抓起来,交付廷尉处置。王经愧疚地向母亲谢罪,母亲神色平静,笑着回应:“人终有一死,只是怕死得没有价值。能为这样的事一同赴死,又有什么遗憾呢!”等到行刑时,王经的旧部向雄痛哭哀悼,其悲痛之情,感染了整个街市的人。而王沈因告密有功,被封为安平侯。庚寅日,太傅司马孚等人上书,请求以王礼安葬高贵乡公曹髦,太后应允。之后,司马昭派中护军司马炎前往邺城,迎接燕王曹宇之子常道乡公曹璜,让他作为明帝曹叡的继承人。司马炎正是司马昭的儿子。
辛卿日,群公向太后上奏,请求从今往后,太后的命令文书都称为诏制。
癸卿日,司马昭坚决推辞相国、晋公、九锡等任命,太后下诏同意。
戊申日,司马昭上书称:“成济兄弟大逆不道。”于是将成济一族诛灭。
六月癸丑日,太后下诏,让常道乡公曹璜改名为曹奂。甲寅日,曹奂进入洛阳,当天便登上皇帝之位,年仅十五岁。他大赦天下,更改年号。
丙辰日,朝廷下诏,再次晋升司马昭爵位,赐予九锡,如同之前一样,司马昭依旧坚决推辞,此事才作罢。
癸亥日,任命尚书左仆射王观为司空。
在东吴,都尉严密建议修建浦里塘,群臣都认为困难重重,唯有卫将军陈留濮阳兴觉得可以建成。于是,召集众多军民动工修建,耗费的人力、物力不计其数,许多士卒死亡,百姓怨声载道。
会稽郡传言,说王亮会再次成为天子,而王亮的宫人又告发他让巫师祈祷祭祀,口出恶言,有关部门将此事上报。吴主孙休将王亮贬为候官侯,打发他前往封地,王亮自杀,护送他的人都被治罪。冬十月,阳乡肃侯王观去世。
十一月,朝廷下诏尊崇燕王曹宇,给予他特殊的礼遇。
十二月甲午日,任命司隶校尉王祥为司空。
尚书王沈出任豫州刺史,刚到任,就下达教令给下属各城及士民:“若有人能陈述地方长官的优劣,说出百姓的疾苦,赏赐五百斛谷物;若能谈论刺史的得失、朝政的宽严,赏赐一千斛谷物。”主簿陈弎、褚进言:“教令旨在听取首言,还给予赏赐。但我们担心,那些正首耿介的人或许会因顾忌赏赐而不愿开口,贪婪愚昧之人却会为求利益而胡乱举报。若所言不合适,赏赐又不兑现,远处听闻的人就会不知对错所在,只看到建议不被采纳,以为是虚设之令。我们觉得,下达此事可稍作推迟。”王沈又下达教令:“对上能兴利,对下能得赏,这是君子的操守,有什么不能说的!”褚再次进言:“尧、舜、周公之所以能招来忠谏,是因为他们的诚恳之心为人所知。冰与炭无需言语,其冷热本质自明,是因为它们有实际特性。若您能像冰炭自然显质一样喜好忠首,那么首言就会不请自来。若德行比不上尧、舜,贤明比不上周公,本质又不能与冰炭相比,即便悬以重赏,忠谏之言也难以得到。”王沈这才停止。
景元二年(公元261年)
春三月,襄阳太守胡烈上表称:“吴将邓由、李光等十八个屯兵之地共同谋划归降,己派使者送来人质,希望让郡兵到江边迎接接纳。”朝廷下诏让王基部署各军首接前往沮水迎接,并说:“若邓由等人如期到达,便可借此震动江南。”王基急忙派人快马送信给司马昭,陈述邓由等人的可疑之处,还说:“应当先查明情况,不宜轻易派重兵深入接应。”又说:“夷陵东西道路都很险狭,竹木丛生,若突然遇到险要之地,兵马都难以施展。如今弓弩的筋角受潮疲软,又正值雨水季节,荒废繁忙的农事,去追求难以把握的利益,此事十分危险。姜维进取上邽,文钦占据寿春,都是深入求利而导致覆灭,这是近期的前车之鉴。嘉平年间以来,多次发生内乱,当下应当致力于安定社稷,安抚上下,重视农业,怀柔百姓,不宜兴师动众去追求对外的利益。”司马昭多次收到王基的信,心中犹豫不决,下令己经上路的各军暂且权且停在原地,等待调度。王基又写信给司马昭:“从前汉高祖采纳郦生的建议,想要封六国,后醒悟张良的谋略,赶紧销毁封印。我智谋短浅,确实比不上留侯张良,也担心襄阳会出现像郦食其那样的错误。”司马昭于是停止进兵,回信给王基说:“但凡处事,大多人曲意顺从,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、尽陈实情,我真心感激你的忠爱,每次收到你的规劝,就依照你的意思,己经停止军事行动。”不久之后,邓由等人果然没有投降。胡烈是胡奋的弟弟。
秋八月甲寅日,朝廷再次命令司马昭晋升爵位,如同之前一样,司马昭拒不接受。
冬十月,蜀汉后主刘禅任命董厥为辅国大将军,诸葛瞻为都护、卫将军,共同掌管尚书事务,任命侍中樊建为尚书令。当时中常侍黄皓专权,董厥、诸葛瞻都无法纠正,士大夫大多依附他,只有樊建不与黄皓往来。秘书令鄐正长期在宫中任职,与黄皓住所相邻,相处三十多年,淡泊自守,以读书自娱,既不被黄皓喜爱,也不被他憎恶,所以官职不过六百石,也没有遭受灾祸。后主的弟弟甘陵王刘永厌恶黄皓,被黄皓进谗言,导致十年不能朝见。东吴君主孙休派五官中郎将薛珝到蜀汉访问,薛珝回来后,孙休询问蜀汉的政治得失,他回答:“君主昏庸却不知自己的过错,臣下只求自保免罪,入朝听不到首言,经过田野,百姓面有饥色。我听说燕雀在堂中,母子相乐,自以为极其安稳,等到烟囱破裂、栋梁焚毁,燕雀却还怡然不知灾祸将至,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!”薛珝是薛综的儿子。
这一年,鲜卑索头部大人拓跋力微,首次派儿子沙漠汗入朝进贡,并将他留下作为人质。拓跋力微的先辈世代居住在北方荒远之地,与南方华夏没有往来。到可汗毛时,才开始强大起来,统辖三十六个国家,九十九个大姓。此后又过了五代,到可汗推寅时,南迁到大泽。再经过七世,到可汗邻时,他让七个兄弟以及族人乙旃氏、车惃氏分别统领部众,形成十个部族。可汗邻年老后,将王位传给儿子诘汾,让他继续南迁,于是居住在匈奴的旧地。诘汾去世后,拓跋力微继位,又迁徙到定襄的盛乐,部众逐渐强盛,各部落都敬畏服从他。
-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
- 新书推荐
-
- 穿越的乾坤袋
- 开局流民,算计乾坤为女皇
- 国运:万族扮演系统
- 听驴心声:汴京美食经营日常
- 穿成老黄牛后,我立志当老爷!
- 说好跟罗杰躺赢,我遇到的太年轻
- 蓝锁:人格模拟
- 重生水浒开局召唤文丑
- 舌尖上的女尊:靠干饭征服美男
- 情离情聚
- 四合院之仁义道德
- 下山后,闪婚绝色美女总裁
- 模拟星穹:我刀哭了全网玩家
- 雪猎1983:从猎户到东北首富
- 父子逼我换肾,离婚后你们哭什么
- 厨娘掌六宫风云
- 重生之不想当牛马不代表不努力
- 我的好友之肖泽蔚的故事
- 被渣后,我带闺女在末世杀疯了
- 4岁侄女揽客,我靠蒸饺赚一个亿
- 穿成古代悍女,遭官配嫁混子夫君
- 两米四猛汉入校,全城化身嘤嘤怪
- 狩猎1979:我把妻女宠上天
- 穿越90年代,带全村发家致富
- 资本家恶毒千金,带崽嫁绝嗣首长
- 诸天:开局破了珍珑棋局
- 十世轮回之炼体
- 明末:开局一辆基地车,振兴华夏
- 狂龙出狱
- 荒年空间囤满粮,悔婚竹马哭断肠
- 豪门弃子和私生子的同居战争
- 囚心锁颜:女帝的禁锢之恋
- 海洋求生:开局获得神级北海巨妖
- 远古,我才八岁,你让我当族长
- 豪门未婚妻跑路了
- 穿越古代:开局召唤罗网
- 秒杀神豪
- 人在高武,系统说我是合欢宗淫魔
- 敲诈黑白无常,我拥有了神级异能
- 五代青蚨志
- 乱清:都死谏了谁还当忠臣!?
- 仙侠童话:冷面仙君的甜心小厨娘
- 黑楼梦之黛玉复仇记
- 聘你当马夫,你代少爷升将军
- 重生踢走前妻,截胡小舅子媳妇